舊樓加裝電梯是改善民生的重點工程之一,廣州在這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在越秀區三眼井社區,那里是廣州最早進行舊樓加裝電梯的社區之一,從2009年開始,此后陸陸續續加裝了30余臺電梯;天河區茶山小區是廣州最早探索成片連片加裝電梯的典型,36個單元樓,有35個加裝上電梯,被視為廣州舊樓成功加裝電梯的樣板……
截至今年5月底,廣州累計完成舊樓加裝電梯規劃審批共7735宗,已建成投入使用共5217臺,審批和建成總數在全國各大城市中保持領先。
眾多案例的背后,廣州的舊樓加裝電梯面臨著哪些新問題?近日,記者走訪了上述兩個社區。
老年人“兼職”管新梯,電梯管理盼望進入“正軌”
“加裝電梯從審批到建好,前后總共用時九個月左右,目前已經裝配完畢,可以使用了”。傅叔家住越秀區三眼井社區,今年68歲的他瞇眼笑著自嘲,“盼這電梯盼了30年,爬樓梯從黑發爬到了白頭”。一周前,他所住樓棟的電梯正式投入使用,家住八樓頂層的傅叔走進新電梯,口罩后透著掩飾不住的笑意。
家住三眼井社區的傅叔走向樓下剛建好的新梯
不過,樓棟加裝這臺電梯,傅叔可沒少下功夫。在加裝電梯申報之初,他就率先站出來一把攬起電梯事務管理的活兒,號召業主組建包括財務管理、審批材料整理等“工種”在內的團隊。“前期整理審批材料比較繁瑣,現在加裝好了后沒什么事了,不過后期還有維修養護、日常管理等工作,我們自己來管理的話擔心會力不從心”。
“以前每天上下一次樓就不想動了,現在每天上下五六次!”在快樂乘梯的背后,三眼井社區的街坊李叔也有著類似的煩惱。他家所在樓棟加建電梯后,業主們輪流“值班”為電梯做清潔工作,“對于簡單的清潔打掃任務,業主們都還能應付,目前就擔心業主們對電梯的維護保養和安全管理不熟悉,萬一電梯運行安全出了問題,大家都擔不起責任。”
“一般年輕人較少和父母住一起,舊社區里住的大多是老年人,舊樓加裝電梯的后續管理工作也自然落到了老年人的手中。”茶山高層住宅小區電梯加裝改建工作小組專職組長杜校松告訴記者,目前,天河區茶山小區36個單元樓中有35個加裝了電梯,加裝率超97%,不過,這些電梯的保養、年審、維修等工作,全部由老年人“兼職”管理。自2007年始,杜校松就擔任著校區內的電梯建設領導工作,今年已有72歲了。“年歲已高,擔心老年人跟不上時代,希望能夠盡快把社區的電梯管理工作推向‘正軌’”。杜校松坦言。
茶山小區被視為廣州舊樓成功加裝電梯的樣板(受訪者提供)
從“怎么建”到“怎么管”,廣州對電梯托管寄予厚望
前期,廣州已在舊樓加裝電梯的“增量市場”方面領跑全國。據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統計數據,廣州舊樓加裝電梯的審批和建成總數在全國各大城市中保持領先,截至2020年5月底,廣州累計完成舊樓加裝電梯規劃審批共7735宗,已建成投入使用共5217臺。后期,這一“增量市場”將為后續管理帶來挑戰。
從“怎么建”到“怎么管”,是舊樓加裝電梯治理逐漸走向精細化的過程。近年來,隨著廣州舊樓加建電梯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以及社區治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當前,“怎么建”問題的答案已經悉數明朗,加建電梯事務的主要矛盾正在發生轉移。未來,人們更加迫切知道舊樓加裝電梯后“怎么管”。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沒有物業公司介入電梯管理的居民樓里,都有自己的管理“臨時工”,他們均由業主自行考取安全員證“上崗”。但在后續電梯管理的繁瑣事務中,安全員面臨著專業知識更新滯后的不足,該問題對老年安全員群體而言尤其突出。有三眼井社區的業主正嘗試向市場上的物管公司購買托管服務。不過,三眼井社區的傅叔對此提出擔憂,“老百姓不是專業行家,分不清公司好壞和價格高低,需要政府部門進行指導和優選。”
為尋求進一步解決加裝電梯的后續管理問題,2019年12月,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實施《電梯托管標準化管理規范》,界定了市場化物業公司介入舊樓加裝電梯管理的職責范圍和能力評估方案,實現該領域“有規可依”。今年3月底,該局制定了《廣州市推廣電梯托管管家工作方案》,提出推動全市學習借鑒、復制推廣越秀區試點“電梯托管管家”經驗。
廣州對電梯托管管家助力“破局”寄予厚望。記者了解到,日前,《廣州市電梯安全管理辦法》修訂稿的第二十一條明確“鼓勵加裝電梯選擇電梯托管管家服務”。據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機電設備安全監察處副處長蘇健介紹,上述修訂辦法預計在今年年底前實施。